1 | 1月 | 元旦,也被称为“新历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如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
其中中国、新加坡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日本休假六天,从年前的12月29日一直到第其中中国、新加坡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日本休假六天,从年前的12月29日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3日。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
13 | 1月 | 主顯節(希臘文:επιφάνεια,英文:Epiphany,有出現或顯示之意;东正教俗称為洗礼节)是一个天主教及基督教的重要節慶日,以紀念及慶祝耶穌在降生為人後首次顯露給外邦人(指東方三賢士);主顯節是為每年的1月6日,但因不同的宗教而有不同的慶日慶祝。 主顯節在基督教角度上的含义主要包括了耶稣基督降生為人、东方博士(Caspar、Melchior和 Balthasar)到伯利恒朝拜聖嬰(耶稣),以及耶稣童年时在被他的親表哥聖若翰洗者在公元30年於約旦河被領受聖洗前所發生過的所有事件(即耶稣宣傳天國的道理的三年間之前的時候)。 主顯節這個節慶的古老形式是犹太人的光明节,当时就已经定在了1月6日了。 |
18 | 4月 | 基督受难日,又称为:耶稣受难节,是基督教信徒纪念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日子,是复活节前一个星期五。据圣经记载,耶稣于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上午九时左右被钉在十字架上,于下午三时左右死去。耶稣唯独吩咐门徒要纪念他的死亡。 |
1 | 5月 |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 |
7 | 8月 | 波亚加战斗的节日 (Batalla de Boyacá) |
13 | 10月 | 哥伦布日,又称哥伦比亚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於1492年由歐洲橫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在美国,多数银行、学校于该日放假。
哥倫布日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當天正是哥倫布在1492年登上美洲大陸的日子。
哥倫布日是美國於1792年首先發起的,當時正是哥倫布發現美洲300週年的紀念日。後來在1893年,芝加哥舉辦了哥倫布展覽會,並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從此,每年的10月12日,美國大多數州會舉辦紀念活動。而這個習俗亦開始傳遍整個美洲,現在不論北美洲、南美洲,還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都會在哥倫布日舉行紀念活動。 |
17 | 11月 | 卡塔赫納獨立性 (Independencia de Cartagena) |
8 | 12月 | 聖母無染原罪瞻禮(又名聖母無原罪始胎節、聖母無原罪日),是天主教節慶之一,日期是每年的12月8日,乃慶祝聖母瑪利亞獲得無原罪的恩賜的一個瞻禮。
節日可追溯自8世紀的「安納懷孕瑪麗亞」,慶祝日是12月9日。慶祝的對象是安納老年懷孕,也慶祝聖母瑪麗亞為完全聖潔,沒有受原罪所玷染。後來節日傳到意大利南部、英國及法國,節日的重點對象改變為聖母瑪麗亞,強調瑪麗亞從生命開始,巳不受原罪玷染。
由於此思想沒有《聖經》根據,故在12世紀時曾受到一些神學家的反對,其中著名的有:聖納德。到13世紀時,由於方濟各會支持此為教義思想,聖母始胎無原罪的神學思想逐漸被接受。在1477年,教宗西斯篤四世批准此節日在羅馬教區舉行。到1708年,教宗克萊孟十一世把節日定為整個教會應舉行的慶節。最後,教宗良十三世提昇此節日為第一等節慶,有8日慶期。 |
25 | 12月 | 聖誕節,在台灣也稱作耶誕節,是教會年曆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根據天主教的福音書,耶穌是伯利恆的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當時正在去羅馬人口普查註冊的路上。耶穌的出生在信徒看來是猶太教預言中的默西亞將要到來計劃的實現,因為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一族的家。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但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