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2月 | 烈士節 (Shohid Dibôsh, শহীদ দিবস) |
26 | 3月 | 獨立日 (Shadhinota Dibôsh, স্বাধীনতা দিবস) |
30 | 3月 | 开斋节(阿拉伯语: عيد الفطر),也叫肉孜节(维吾尔语:Roza héyt),是全球穆斯林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在伊斯兰历閃瓦魯月的第一天。 开斋节这天,穆斯林一般很早起床,早祈祷后就可以吃一些东西,象征斋月结束。然后出去团拜,互相拥抱问候,恢复朋友和亲友之间的联系。穆斯林在这一天都穿节日衣服,喜气洋洋。开斋节不仅是斋月结束,而且是感谢安拉(真神阿拉)使他们信仰更加坚定。是和平欢乐的节日。 从有伊斯兰历就有开斋节,第一次肉孜节是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朋友亲自庆祝的。 |
31 | 3月 | 孟加拉語新年 (Pôhela Boishakh', পহেলা বৈশাখ) |
31 | 3月 | 衛塞節(Vesak)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衛塞(Vesak)是斯里蘭卡僧伽羅語,源於巴利文「Visakha」一詞。在印度、孟加拉、尼泊爾,該節日稱為「Visakah Puja」或「Buddha Purnima」;在泰國稱“Visakha Bucha”;在印度尼西亞稱“Waisak”;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稱“Vesak”或“Wesak”;在寮國稱“Vixakha Bouxa”;緬甸稱“Ka-sone”。
每年衛塞節的日期根據曆法而定,是在五月的月圓之日。將這天(或數天)列作公眾假期的包括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國。鑒於衛塞節已獲得聯合國承認,因此國際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
1 | 5月 |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 |
5 | 6月 |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新馬稱哈芝節,阿拉伯文عيد الأضحى,拉丁化:『Īdu l-』Aḍḥā),又稱「大節」,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在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譯為亞伯拉罕)忠實執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獻祭自己的兒子伊希梅爾(基督教翻譯成以實瑪利),而後又用羊羔代替的這一事件。
據古蘭經記載,安拉為了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兒子殺死獻祭,他完全服從,將兒子帶到耶路撒冷現在岩石清真寺內的一塊目前作為聖物的石頭上,準備將兒子殺死燒掉獻祭給安拉。安拉達到考驗他的目的,命令天使及時地送來一隻黑羊代替易卜拉欣獻給安拉。
基督教聖經記載的略有不同,認為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庶生兒子,和他母親一起回到埃及,亞伯拉罕要殺的是自己90歲時生的嫡生子以撒(伊斯蘭教譯為易司哈格),但情節一樣。
在古爾邦節這一天,穆斯林們要穿新衣,屠宰牲口,將肉食不僅留給自己家,而且要分送給窮人,要確保所有的穆斯林都要有一份肉食。歡樂情景如同中國過年一樣。 |
24 | 8月 | 生日的克里希納 (Sri Krishno Jônmashṭomi, শ্রী কৃষ্ণ জন্মাষ্টমী) |
9 | 10月 | 竇加節 (Durga Puja, দুর্গা পূজা) |
16 | 12月 | 勝利日 (Bijôe Dibôsh, বিজয় দিবস) |
25 | 12月 | 聖誕節,在台灣也稱作耶誕節,是教會年曆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根據天主教的福音書,耶穌是伯利恆的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當時正在去羅馬人口普查註冊的路上。耶穌的出生在信徒看來是猶太教預言中的默西亞將要到來計劃的實現,因為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一族的家。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但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 |